于是他灵机一动,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"账房先生"来取取乐,以泄心头之忿。他选取了辛夷(玉兰花蕾)做躯干,把蝉蜕用剪子剪开,鼻子做脑袋,前腿做下肢,后腿做上肢,用白芨一粘,一个人不人、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。伙计大乐,叫来自己的伙伴儿一同观看,大家也都说极象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。平时伙计们都受过这位先生的欺负,这会儿总算是出了一口气。就这样,在无意间,世上第一个毛猴儿诞生了。后来流传到社会,被有心人加以完善,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。精明的中药铺的老板,看到这是一种商机,于是把蝉蜕、辛夷、白芨和木通等几味中药单独包装,作为“猴料”出售,一下子使这几味药材的销量大增,因为毛猴儿活灵活现,小巧可爱,十分受欢迎,家长买“猴料”给小孩粘猴玩,渐渐成了逢年过节的一个传统。
现如今,在手工艺品市场上,依然能看到毛猴儿,电视台也常介绍这种工艺品,很多学校拿它作为孩子们手工课的活动内容,这门手艺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!北京做毛猴儿的知名手艺人很多,解放前,在东安市场门口有一个摆摊儿的毛猴儿艺人,姓汪,人称“毛猴儿汪”,当代著名毛猴儿艺术家曹仪简先生,还是在毛猴儿汪的摊子前“偷的艺”呢!曹先生1925年生于北京,满族人,是曹雪芹家族的第十九代世孙。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毛猴艺术,而且又发展、开拓了新的内容。他的作品不仅体现民风、民俗,像什么拉洋车的、卖豆腐的、迎亲的等等;而且创造了不少针砭时弊的讽刺型作品:比如糊涂官、专治瞽症、吹牛等等,简直是一副副立体漫画,千姿百态,妙趣横生,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,而且受到了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喜爱,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。
毛猴儿的英文名字叫“海瑞蒙克”,这个名字的诞生也跟曹先生有关。当年有一位英国路透社的记者见到曹先生的作品后,很有兴趣,便问:"这叫什么?"曹先生说:"这叫毛猴儿。"这位记者说:"英文还没有毛猴这个单词。这种艺术品很好,我就为它创造一个英文名称吧。英文称猴子为'蒙克',称多毛的为'海瑞',英文毛猴就叫'海瑞蒙克' (hairy monkey)吧。"取完名字后他很得意,说:"这是我发明的单词,将来一定能够进入英国大词典的。"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洁青还曾专门为毛猴这种工艺品题过诗:"半寸猢狲献京都,惟妙惟肖绘习俗,白描细微创新意,二味饮片胜玑珠。”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